政策消息人士向路透透露,做为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--中国2021年将可能不设经济增长目标,缔造连续两年不设增速目标的纪录,因担心设立目标可能鼓励各省增加债务。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,中国去年没有设经济增长目标,为18年以来首次。
尽管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,中国经济仍增长2.3%,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呈现正增长。据路透调查访问的分析师预估,今年中国经济将有望大幅反弹8.4%,受政府积极应对疫情和全球复苏提振。
两位消息人士表示,决策者担心将官方的雄心与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挂钩,可能鼓励地方政府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,这反过来会导致为实现目标而使债务出现不健康的增长。
消息人士指出,倡议不设GDP目标的政府顾问看来今年再度占据上风,在此同时决策官员可能再度暗示以就业及其他指标作为隐性目标;消息人士不愿具名,因相关讨论并未公开。「我们不会设置具体的目标,但实际上还会有一个目标的。我们不会强调不计代价实现目标的重要性。」
然而,在今年3月年代人大会议前,内部讨论正持续进行中,一名消息人士提到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仍亟欲设定成长目标。
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宣示将追求更高质量增长、降低对于债务带动刺激效应的倚赖、并鼓励加强生产力的投资以来,在疫情爆发前不设成长目标的内部呼声就已经不断升高。
然而,许多分析师猜测,2020年中国政府仍保留一个GDP增长3%左右的隐性目标。
消息人士称,中国政府预计会将今年的通胀率目标设在约3%,低于去年约3.5%的目标,但高于去年的实际通胀率2.5%。
路透去年11月报导,中国决策者计划将始于今年的第14个五年计划的平均经济增长率目标设在5%左右。
中国人民银行(人行)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日前表示,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(国内生产总值)增长目标,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。继续设立增速目标可能会加大地方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,并出现地方虚报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。
人行行长易纲周二表示,中国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增长,央行将关注债务和不良贷款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