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电报导指出,就在违约飙升之际,未来12个月中国将有1.3万亿美元的在岸债券到期。
这比一年内到期的美国信用债多出30%,比整个欧洲高63%,足以买下两个特斯拉公司。与此同时,中国发行人的在岸债券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违约。
鉴于这些因素的考量,投资者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信用债市场出现另一轮动荡严阵以待。
此外,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也变得更加醒目,既要容忍违约上升来降低道德风险,还要将在岸债券市场变成更可靠的长期资金来源,而这两个目标却是左右矛盾。
近年来美国、欧洲和日本的信用债平均期限增加,但中国的这一期限却在缩短,债券违约让投资者降低了风险。第一季发行的中国在岸债券平均期限为3.02年,而去年全部发行的债券平均期限为3.22年。
ING Bank大中华区首席经济专家彭蔼娆表示,随着信用风险的增加,大家都想透过仅投资较短期限的债券来限制部位。同时,发行人也希望发行较短期的债券,因为随着违约率的上升,长期债券的发行成本甚至更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