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美国政府下达禁令,禁止企业使用美国技术替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生产芯片,以钳制中国在5G的领先优势。最新消息指出,高通已获得美国政府许可,能够向华为出售4G手机晶片。
港媒报导,备受美国为首的多国围剿的中国最大电信设备业者--华为最新一次产品发布会已确定在周四(22日)晚上8时登场,目前可以肯定届时会宣告推出新旗舰机Mate 40。
据报道,中美博弈升级,华为续成输家。由于美方禁止美企向华为出售晶片,市传华为已通知业界下调新一代手机Mate40的出货量,订单降幅高逾三成。有分析认为,其手机市占率将会大幅下降。
川普对华为祭出「核选项」,市场忧虑美中冲突升温,泛欧指无视美国标普500指数改写历史新高,下跌作收。
外电报导指出,就在印度计画推出5G网路之际,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和中兴通讯将被排除在外。先前中印两国爆发边境冲突并致人员伤亡,两国关系跌至40年来的冰点。
中美5G角力战白热化,各国积极部署5G网络之际,美国也加强针对华为的制裁力度。对此,知情人士透露,如果欧盟国家跟随美英封杀华为,北京考虑祭出制裁,限制欧洲两大电信设备制造商诺基亚、爱立信在中国开展业务。
近期中美关系再度陷入紧张,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,美方将对中国科技公司实施签注限制,以制裁北京利用高科技侵犯人权的行为。
美国商务部5月15日进一步封锁华为,禁止企业以内含美国软件及技术的设备、为华为代工芯片。台积电(2330)也在同时间宣布赴亚利桑那州设厂。虽然这一切似乎冲着台积电而来,但商务部发表声明后,台积电ADR却续扬超过10%。美中
美国祭出新政策,要切断华为的全球芯片供给,美中紧张升温,市场担心全球经济低潮可能长于预期,泛欧指终场仍收高,但是创下3月中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。
上周五(15日),台积电正式宣布将斥资120亿美元,落脚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,引发市场热烈讨论。外界认为,部分原因在于降低美方禁止台积电向华为销售芯片的威胁,但美国官员强调,无法向台积电给予任何关于禁令的保证。
综合外电报导,知情人士透露,美国商务部即将批准一项新规定,允许美国公司与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合作,制定下一代5G网路标准。
武汉肺炎疫情让中美关系更加紧张,知情人士透露,美政府内阁高阶官员同意采取新措施,限制华为全球晶片供应。
英国议会部分保守党议员日前提出一项修正案,试图在2022年之前逐步将华为从英国5G网路建设中剔除出去;昨(10)日英国下议院举行投票,以306票对282票否决了该修正案。
美国呼吁盟友抵制华为,英国近期将决定5G网路建置是否该使用华为设备,为了说服英国排除华为,美国还特地组代表团前往英国,而英国首相约翰逊对此问题则表示,如果要我们反对华为,那也该给个替代方案,不过约翰逊也表示,不会作出
外界对于华为都非常好奇,有的人以为华为这么大一个公司已经上市了,想问华为的股票能买到吗?
周一(30日)印度通讯与资讯科技部长Ravi Shankar Prasad表示,印度政府将提供5G频谱予所有电信运营商,帮助参与国家5G网路测试,中国电信供应商华为也将参与其中。
为摆脱谷歌(Google)的牵制,中国电讯业巨头华为(Huawei)一直致力寻找能够替代谷歌媒体服务(GMS)的方案。而现华为似乎已经找到了,近日有华为高层宣称,华为已准备好取代Google的替代应用程序,且将在不久后就会上线。
美光预测本季有望是艰困时期的「谷底」,盘后股价应声跳高。
欧洲第4大电信集团,也是西班牙最大通讯营运商的“西班牙电信”(Telefónica)周二(17日) 一改过去对华为(Huawei) 设备的立场,表示公司在建购其5G核心网路中,计画大幅减少使用华为组件。
据报道,华为「心声论坛」发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12月2日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采访纪要。对于Mate 30手机里已经不包含任何美国技术,还需要多久才能让华为消费类设备完全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?对此,任正非表示:「应该是明年吧」
新京报报导,=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4日在《2019 CGTN全球媒体峰会暨CCTV+全球视频媒体》论坛上,回应了近期华为拟将研究机构从美国搬到加拿大的消息。杨超斌表示,美国将华为列入「实体清单」,依照清单规定,华为不能与美国
据报导,中国华为5日宣布,正式在美国法院提交起诉书,请求法院认定美国联邦传播委员会(FCC)有关禁止华为参与联邦补贴资金专案的决定违反美国宪法和《行政诉讼法》。
据彭博报道,由于围绕中国供应商华为的政治不确定性,德国电信公司已停止为其5G网络订购新设备。
全球5G竞逐日趋白热化,根据德国专利资料库公司IPlytics的最新报告,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机制造商三星电子的5G专利申请数排全球第二,而全球冠军宝座则由中国华为拿下。
路透引述消息报道,美国政府计划收紧对中国电讯设备商华为的产品供应限制,阻止外国企业向华为提供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。知情人士透露,华府目前对华为实施的黑名单规定,未能将禁令扩展到关键的外国供应链,亦促使白宫内部展开